做現代農機的先行者
發布日期:2018-01-11瀏覽量:2230
新年伊始,黑龍江農墾八五七農場第一管理區種糧大戶戚洪亮又有了“新動作”。農場農機補貼政策一出臺,他就興沖沖地報名購買30多萬元的美國進口氣吸式播種機。“種地打糧沒有先進的農機哪成,這些年,靠著上級的農機補貼政策,我打糧食是‘芝麻開花節節高’,還擁有了百萬元的資產”。戚洪亮發自內心地說道。
1998年,18歲的戚洪亮畢業回鄉務農。他所在的第一管理區屬山坡漫崗地,土質瘠薄,一直以旱田作物為主,農業效益不高,要想“土里刨金”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。“怎樣才能提高土地的單位產出率,獲得更大的效益呢?”,善于動腦筋的戚洪亮苦苦思索著。終于機會來了,2002年,農場為了加快現代農業建設,提高機械化水平,購進了美國迪爾180馬力拖拉機,農場采取“以車帶地”,鼓勵職工創辦規?;彝マr場。“這不正是自己期望的規?;a,標準化作業嗎?”戚洪亮喜出望外,他耐心地做通了家人的思想工作,湊齊了10萬元首付款,創辦了自己的家庭農場。
戚洪亮種植的土地由原來的700畝猛增到2100畝地,他虛心地學習大馬力的操作要領,并聘用了三名工人,提高他們的機務操作水平,確保農業標準化。他堅持用大馬力機械作業,帶頭推廣應用以深松為主體、保水為核心的松耙卡相結合的保護性耕作體系,確保各項耕作栽培措施的到位率,深松深度達到了40cm以上,起壟做到“高、平、直、勻”,提高了土壤蓄水保墑和抗災能力,土壤有機質年均增加0.1%,使低產田變成了現在的高產穩產田,他種植的地塊成為農場有名的標準作業“樣板田”,管理區的種植戶都佩服的挑起大拇指。
先進農機的引進,為他帶來了豐碩的果實。2007年,戚洪亮應用大豆大壟密栽培技術和玉米應用全程機械化“三全”栽培技術,都比常規栽培增產12%左右。2007年,他實現糧豆總產700噸,純贏利60多萬元,成為農場聞名的高產高效種糧大戶。當年,他被評為中國第十三屆十大青年農民代表。如今,他已擁有種管收現代農機裝備13臺套,總產達到110萬元。2009年,實現糧豆總產800多噸,純贏利80多萬元,他還光榮地獲得了國家五四青年獎章的榮譽稱號。